心理健康教育 精品课程

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7-11-12 00:48

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情感为重原则

情感是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高职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矛盾的情感得不到交流、沟通、疏导,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受伤的心灵得不到抚慰。教育是一种感动人心灵的工作,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积极、健康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无私的爱倾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真诚的信任和接受,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变化,看到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要了解学生的变化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他们的变化,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并尽量满足他们正常的情感需要。

2.实效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制订措施,全心全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那样只能招致学生的反感,使心理素质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成效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手段的科学化,要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着手,切实有效地实施和开展。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要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真诚亲切的教育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另外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能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针对性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每个学生因家庭环境,生活水平、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心理承受力等因素的不同,其心理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和具体特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实施个别教育。特别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单独谈心聊天,单独辅导。对极个别心理存在严重障碍的学生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保证其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达到转变思想、重塑个性的作用。通过针对性原则的心理教育,最终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发挥各自的才智,向着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群体的方向发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

1.开设专门的心理培训课

学校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设心理培训课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亲临课堂。心理老师、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感情细腻和责任心强的教师都可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培训,特别是通过校内专业的心理授课教师可以为学生随时讲解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不定期地为学生做心理素质教育报告,让学生从理论上高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2.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和跟踪档案

心理辅导培训课程主要是以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而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定期、经常性出现的学生,学校除用现有的专门的心理服务咨询室服务外,必须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和跟踪档案,同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治疗与跟踪观察。

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和跟踪档案的建立,登记的内容要有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资料,入学时和历次体检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性格、情绪表现以及平时的学业成绩、个人表现、奖励等资料,辅导员、家长、同学对其的了解及对其简要的客观分析和提供的学生人格分析记录(日常言行、作文、周记)等等。学生心理档案和跟踪档案的建立,有利于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有利于及早发现并解决高职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3.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个人电脑己十分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与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让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现实;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中,便于学生把自己的苦闷、压抑和困惑倾诉出来,也方便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

4.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科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任何一名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担当起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职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满足学生的需要。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有错时,老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及老师的希望,让学生内心真正接受,把教与学这个过程上升到十分和谐美好的境界,使学生身心愉悦,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坚持成功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在自我肯定中树立自尊和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另外要坚持正确的学生教育观,少点名批评和指责,多用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再一个就是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发展兴趣、发展特长;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也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营养剂和原动力,任何其他学习动机只有伴随以兴趣才能持久。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上多下工夫,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享到:
题库

大学生的爱情和性心理一、判断题:1、爱情是人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错2、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的结构由动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一、单选题:1.据统计,在青少年死亡原因中,______已经成为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亡原因。(A)A....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一、判断题:1.约翰•苏勒对人在网络空间中独特的心理体验进行了总结,认为无限的感知体验是上网者的特...

学习心理一、单选题1. (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一种状况。BA.言语   B.注意   c.行...

人际关系一、单选题1. (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DA.物质属性   B.精神属性   c.意识属性    D...

人格及其塑造一、单选题1.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做过综述。CA卡特尔B弗洛伊德 C奥尔波特D艾森克2....

知识点

第九单元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

第八单元  挫折及其应对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

第七单元 表达感激应该怎样去做(1)表达感激的事,关键是要保持新鲜感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拥有的才是最幸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